151-4718-4171

长春全力推进水肥一体化

   日期:2024-10-26     浏览:1140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长春日报

安徽加快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绿色加工基地

安徽日报

  五月,孟夏已至。黑土地上的幼苗逐渐顶开土层,春耕生产进入关键一环。5月19日,在农安县哈拉海镇程家驼子村,农田里珠葱吐露新绿。正准备为作物补充水分和营养的农户王凤军,随手打开滴灌设施的阀门,4公顷农田开始汲取“肥水”,“你看!这苗出得多好,水肥一体化既省水又节肥,增产增收指日可待。”

  如今,发展旱作节水农业,在长春市今年的春耕中有了充分体现,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情况喜人。无论是风沙地上的玉米,还是经济作物的土豆和珠葱,这项技术的推广运用,改变了传统农业“大水大肥”的粗放式生产,将“浇地”转变为“浇作物”,优化农业种植结构,保证粮食生产安全,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。今年,长春市还将建设一批“水肥一体化”项目,通过工程、技术措施集成应用,探索粮食高产新路径。

  技术推广——植入“毛细血管”底气足

  种得好不好就看出苗有多少,水、肥丰沛出苗底气足。在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广宁村的一片沙土地里,一台加装了铺管设备的玉米免耕播种机,将种子、底肥以及滴灌带一起埋进地里,瑞盛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保帅满心欢喜地打开水阀,水流带着肥料从几条主管道通往农田,就像一根根“毛细血管”,为农作物输送“能量”。

  为什么要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?“就是不想再靠天吃饭!”张保帅说,2020年,受极端天气的影响,合作社的玉米产量不够理想,让张保帅意识到一定要转变原有的耕种方式,“沙土地种玉米,灌溉用水量极大,才能把地块浇匀。一旦出现旱情,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发挥巨大作用。”

  化肥使用率低、不合理施用,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、农民负担重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张保帅说:“过去每公顷要下700多公斤底肥,现在400多公斤就够了,预计出苗可从5万多株增加到近9万株。”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块与邻近的沙土地进行对比,一边是细沙,一边是润土,渗透出的水迹便是种苗喝饱的信号。而这也是公主岭市连续3年在岗坡风沙地试点推广“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保护性耕作”项目,在瑞盛种植合作社春耕初期,这项技术就有了明显效果。

  “风沙地制约玉米产量,水肥一体化是破解种植难、保证产量的关键技术。今年我们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,推广面积27公顷。”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苗勇建介绍,节水50%以上,增产30%以上,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水,还能提高化肥利用效率,吸收快、肥效好。

  模式升级——覆膜“汗蒸”挺滋润

广东荔枝不远千“荔”“甜”进上海心

东方城乡报

  “这技术最厉害的就是不怕旱涝,还可以‘屏蔽’杂草。去年秋收,每公顷增产近1万公斤。”在榆树市环城乡,增益合作社种植的60余公顷土豆,正在“汗蒸房”里滋润地生长,“在水肥一体化的基础上,敷上一层薄膜,气温升高后水蒸气会聚积在膜上。膜下滴灌将减少水分流失,达到土壤保湿的效果。”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介绍说。

  今年春耕,正是这个小诀窍,让合作社的土豆长得更壮实。利用膜下滴灌联合播种机,将土豆种又稳又准种进地里,滴灌带紧随其后在土豆种旁“躺”好,一层透明的薄膜盖在垄台上……种植后,在地膜上压上一层土,通过滴灌带进行补水,节省时间、经济成本的同时,有效提高作物质量。

  “从前采用喷灌式补水,地里缺水就要灌溉,每公顷用水近400吨,土地还容易板结。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每年只需补水3次,每公顷仅需70多吨水,难题都迎刃而解了。”马占有告诉记者,土壤深度10厘米的地温达到8摄氏度,土豆种就达到了下地标准,但要先覆膜后打孔。这样更有利于土豆发芽,还能减少自然风吹导致的土壤流失,更不用担心杂草籽会进入膜层内。

  观念普及——“吊瓶”输液套路熟

  “选种、下滴灌带、水肥比例……现在都学会了!经过农业部门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示范,该我们大显身手了。”在农安县哈拉海镇,农户们从试用到轻车熟路,水肥一体化技术如同春耕整地,晋升为种植“三辣”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。

  哈拉海镇素有“三辣”之乡的美誉,有着多年种植珠葱、大蒜和辣椒的传统。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,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变化,农户们亲切地将其称作“吊瓶式”灌溉。从过去的“一炮轰”施肥、拉水浇灌,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,农业科技正在改变着“三辣”的传统耕种方式。

  “滴灌带上每30厘米就有一处滴灌口,主管道通水后就可以一滴一滴地进行节水灌溉。经测产,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去年增产20%。”哈拉海镇程家驼子村的农户王凤军说,“三辣”种植最怕旱,平均3天至5天就需要灌溉一次。从前漫灌1公顷就得一天,现在村民都用上了水肥一体化,技术替代人力,几个小时所有地块就能完成灌溉,一个人管理4公顷农田都富余,干起农活越来越省力。

  被誉为现代农业“一号技术”的水肥一体化技术,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,是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综合种植技术。在长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高级农艺师孙德生看来,随着长春市农业机械化、集约化和规模化种植程度的提高,将助推水肥一体化跨越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滴灌设施的普及、装备应用能力的提升,水肥一体化的科学操控、精准施肥、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,正在被广大农民所接受。

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告知本网处理。电话:010-62110034

健全产业链条壮大胡椒产业

海南日报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