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所谓的危险,主要在什么方面呢。笔者多年以来对这个问题一直有所观察留意,兹分条叙述,以供参考。
第一,产品被仿制的危险。产品是农机企业家的看家本领。当前的农机行业还在初级阶段,大家所看到的成功企业,有厚积薄发的原创代表,其实更有跟随战略的代表。尤其是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企业,对市场初成、产品走俏、对手赚钱的“标的”进行挑选,然后跟随进入、快速仿制、有效更新,批量生产、大力促销,取得成功者也不在少数。农机行业发展至今,资金实力、生产能力、渠道发力都非常成熟,尤其当前整体市场不景气,很多中大企业也在伺“机”而动,尤其针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及产品虎视眈眈。创业艰难,复制很快。即使不快,也会把市场搅浑。如何有效创新,如何挖护城河,都至关重要。挖护城河,不止意味着技术、管理的提升,还意味着有效地分钱,这活儿考研策略,更考验人性。
第二,脱实向虚的危险。随着产品系列的增加,营业收入的扩大,管理层级的复杂,农机企业家逐步走到了三角形企业人员结构的顶点,而且这个三角形的高度逐年增加。笔者前面多次讲到,当前农机企业的发展,更多的是市场红利的车轮推动,而不是企业本身的“自动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的各种管理都比较原始,而且缺少可以检查、提升的固化基础。企业的管理能力并没有与营业收入等比例成长,可以说操着买白菜的心,赚到了十倍百倍于卖白菜的利。在这种情况下,打个比方,很多农机企业家走到山顶,他想把通往山顶的路修宽修好,却发现路径根本不清晰,很多路甚至是独木桥,一个人过得来,十个人则过不来,一身冷汗。企业这台机器在转动,但是它在自转,按照并不清晰的逻辑转动。企业家脱实向虚,既不能完整、准确地掌握机器的情况,又不能及时地叫停和优化。很多企业家的喟叹:一觉醒来,今天的电费大概要花10万元,然后要努力为员工发工资开始奋斗了。
第三,人才缺失的危险。100人的公司和1000人的公司,100万的产值和1个亿的产值,对人才的需求、要求是截然不同的。农机企业被市场红利催大,员工数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一线,中层、高层管理者数量往往没有有效提升。另外一方面,企业员工的成长性很差,已经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家的想法,导致战略失去了战术支持。企业家有想法、员工要么听不懂、要么不会干或者干的慢。想法一直是想法,企业管理在空转。一拖再拖、错失良机。即使有空降兵参与,如果解决不了组织建设的问题,也无法把好的理念、做法推进实施。如此一来,局部优化的效率提升,与企业家追求和当前行业所必须的效率提升不在一个量级上,等同无效。
至于接班人真空的危险、脚踩红线的危险等等,一抓一大把,农机企业家殊为不易也!其他细节,容后续详谈。如何做好企业,如何避免危险,主动作为、因势利导,这也是在今年武汉国际农机展上的深度话题。对于员工来说,失去企业,不过是失去一份工作。对于农机企业家来说,失去企业,意味着失去一切。他们毫无退路,如果失去觉醒的能力,将更加危险。
只有觉醒,才能胜利。觉醒意味着发现问题,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,解决问题就是一个积极向好的过程和态势,仍然未来可期。
内卷的时代更需要读书,因为读书破万“卷”,以此与企业家同仁共勉。诸君以为何如?欢迎赐教。(作者微信328894044,添加请备注姓名、单位,不闲聊)
《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系列》延伸阅读:
1.战略难突破,管理可提升,坚持是出路
2.建立公司起名的文化自信,“凯某+迪某”可以休矣
3.仅仅是市场低迷倒逼了学习热潮吗?
4.工程机械大咖玩农机,要搞定当前没有搞定的“10%”类产品
5.为什么公司这么烂,却还没有倒闭?
6.农机同仁的致敬:老兵不死,只是逐渐凋零
7.农机市场的错配:农业收入低,农机高大上
8.农机企业多元化,是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
9.农机企业想得对吗:我有新产品,不想放展会
10.汉诺威农机展的热中冷思考:后天很美好,明天很残酷,今天很烦恼
11.农机企业的生存现实:在适当规模、适当利润、适当管理中做出适当选择